大熊猫是中国自然界中的珍稀动物,同时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保护动物之一。1987年,第一次全国性大熊猫普查时,只记录到北京、陕西、甘肃3个省(市)的30多只野生大熊猫,当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大熊猫列为极危物种,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中受到国际法的保护。1988年,中国体育界在韩国汉城亚运会的开幕式上,首次派出大熊猫“安安”和“康康”出国,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项创举,开始了大熊猫“外交”之路。如今,大熊猫保护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是国际上难得的珍稀物种之一。
大熊猫作为珍稀动物,不仅受到生物学家、动物学家、生态学家的研究,也被社会大众当作珍贵的国宝来关注和呵护。形象是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熊猫的体态、色彩和性格特点,均符合中国文化审美标准和民族性格特征。国宝既要拥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也要拥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大熊猫正具备这些条件,使其成为中国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
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中,熊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性的意义,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和护符,被赋予了象征健壮和长寿的含义。因此,大熊猫虽没有历史上熊和熊掌那般深厚的文化渊源,却同样被视为吉祥神兽,寓意和平、友好、宽厚。大熊猫的形象可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更是其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除此之外,大熊猫在生态平衡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人民群众向纵深发展保护动植物的一个重要选择。因此,将大熊猫作为国宝进行保护,不仅是对它的尊重和关爱,也是对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大熊猫成为国宝,是其在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不仅与其生存状况密切相关,也与其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紧密相联。相信我们可以用爱心和责任,让国宝大熊猫像老祖宗那个时候一样,健康发展、茁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