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句古语,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象征,这里的 "犹" 用于表示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事情依然存在,没有彻底消失。琵琶半遮,形容美人难言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莎士比亚也曾经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他的情人。这个成语现在在中国流传甚广,常用来暗示现实生活的一些事情。
还有另一种解释是由明代诗人沈从文所解,犹抱琵琶半遮面是说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考生们要量体裁衣地佩戴宽松的长袍以保证在考试座位上较为自然舒适的状态以应对8小时的考试时间,然后用长袍遮住大腿,假装全神贯注地在考试,而事实上在裙子下藏了偷看文章的小抄,可见古代学人也是不择手段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了解一下?
"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一句出自晋代文学家左思所写黄粱美梦的诗句。指这个女子虽然已经被仇人干掉,但是在她临死之前,还想转过身来吹她手中的琵琶,可惜身体已经不允许,所以就只能犹抱着琵琶遮住一半的脸。
这句话也常用来比喻做事拖泥带水、抓不住重点,还有眉来眼去、装模作样的行为。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美貌的女子名叫西施,她是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句践的宠妃。有一次,句践要去征讨吴国,西施正好生病了,她的面容已经不像往日那样美丽动人了,这让句践十分担心,于是他特地叫来当时治病著称的名医扁鹊来为她看病,结果扁鹊思考许久,最后开了这样的一副药方,将药方交与句践,叮嘱句践假装求婚西施并把药送给她服用。
事实证明,扁鹊的药方真的很管用,西施成功痊愈,全身焕发出了最美的光芒。作为感激,西施决定为句践弹奏一曲琵琶,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容貌已经不如从前,因此,她拿起了琵琶,犹豫着,最终只抱住了一半的琵琶,遮住了一半的脸。正如这句诗所描写的那样,她的美貌已经不可再现,但她用心灵的美丑却让人难以忘怀。
可以看出,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话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美的舍弃或是沉默,美丽不止是外貌,更多的是内在实质,是靠才艺や修养并非单纯的颜值说得过去的,这种能够在心灵上留存的美丽才是真正美丽的存在。
什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通常用来形容隐藏真相或欲言又止的状态,也有人误解成指某个人握着琵琶,只露出一半脸的情景。实际上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戏曲《汉宫秋》,剧情中王昭君抱着琵琶,为李轶所杀,长达近50回的剧情,故有此称述。
一直以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词语都被拿来作为无形的表象面前,如何正确去看待内在的核心,这让这个成语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舆论中就显得格外地重要。我们现在常常会遇到那些在外貌、物质和权力的掩饰下,隐藏着真相的事物,也难免会遇到那些只言片语,模糊不清的谈话。如果我们同样像面对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成语时一样,去看待生活中的事情,那么我们或许能更加敏锐的触发内心那些躲在砂石堆下的敏感机制。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方面还是在组织、国家等层面,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成语都能帮助我们在平淡的日常中去敏锐地捕捉内在的真相,去寻找那些可能会被外表所掩盖,但又是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内容。这不仅是一种认识上的转变,更是一种积极的思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