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时间制度,主要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的,与季节的交替和天文周期有关。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节日和节令的重要依据。下面就来分享一下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淮南子》中记载了“二十四节气”这个词,但未详细说明具体的内容。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与天文现象、气象变化、物候现象和节令习俗密切相关,与农业耕作、生活习俗、行政管理等紧密联系。在中国每到一个节气,人们都会庆祝或举行相应的节仪活动。二十四节气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中。
二十四节气分为明确的“四立”和“二十四节”两大类,又依时间顺序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其中,“四立”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二十四节”是指从立春、雨水、惊蛰到大寒的二十四个节气。由此可见,“二十四节”其实是一种说法的归纳,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日月星辰天体运动规律及对自然界现象观察和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