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蝉脱壳”是缘自《庄子》“庖丁解牛”一则寓言。在寓言中,一个屠夫庖丁,在剖析一头牛时完全在旁观赏赏出神,斩断筋骨如剥衣裳。而这种完全成于无为而治的状态,比现今人们熟知的“教科书式”的知识体系陈述更为深刻。事实上,“金蝉脱壳”成为比“庖丁解牛”更为传颂的成语,其典故来自唐代散文家白居易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描述的飞蛾扑灯的一幕:“浅灰轻黄体性灵,势若游丝逐东风。素翅薄羽如相识,飞不尽、脱不了。可惜金刀不剪,缺翅螽斯长作龙。
”金蝉之所以脱壳,是因为它不想死在那个硬壳里,但这是一种以死相搏的行为。用这个成语形容人,是出于这个意思:在困境之际,想到非常正确非常精妙的方法,堪称高明。
比如某人打了你,你想怎么办呢? 金蝉脱壳!
比如某人骗了你的钱,请你怎么办? 金蝉脱壳!
比如,你现在遇到什么麻烦,想办法解决,那么,金蝉脱壳就在你的指尖,你只需想一想,一切困难豁然开朗。
所以说,金蝉脱壳给我们的意义就是:在危急关头想出一条正确精妙的逃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