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台风】历史沿革和源起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由于在台湾和中国南部沿海海域频繁出现而得名。其影响范围广泛,可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最早被记录的所谓“大风·巨浪·飘荡”自晋代(公元265年-420年)以来,先后被称为“烟风”、“蚯蚓霧”、“万里风”、“大风锯子”、“奇风”、“大风阳”、“晦气”、“飘鱼”、“风暴”等名称,到了19世纪,英国殖民地香港将台风定名为热带旋风,后来一直沿用至今。

台风是一种大气环流系统,由其中心的低气压和周围气压的差异构成,其直径一般在200至500公里左右,中心处气压约为1000百帕。台风存在期间内部云团密布,风速大、暴雨强、海浪高,风力等级一般达到12级以上,因此通常会对周围地区造成很大的破坏。

现代气象学界规定,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均按每个著名的女子名字命名,目的在于方便宣传和记忆,例如最近经常闹翻天的“安比”,就是根据菲律宾当地的一位女孩的名字命名的。

虽然科技和气象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能够提前预警和追踪任何一股台风,但预防和应对台风还应从个人和社会层面进行提升。希望广大群众可以形成更加自觉、理性的应对态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